近年来,随着留学申请人数的持续增加,录取难度持续攀升,名校的录取门槛越发紧缩。
由于录取名额有限,数以万计的申请者直接催生了“背景竞赛”。为了在众多候选人中胜出,部分学生不惜铤而走险:伪造成绩单、捏造顶级实习、科研经历……
面对层出不穷的造假乱象,许多美国高校引入第三方背调公司,对申请者的学历、实习单位、推荐信逐项验证。

过去五年里,以美国顶级商学院为例——2023 年 MIT Sloan MBA 报名人数同比增长 15%,芝加哥布斯商学院也迎来 10% 的申请激增。
与此同时,录取率却在不断下探:哈佛商学院、斯坦福商学院、沃顿商学院的MBA项目 录取率已纷纷跌破 9%,部分热门专业更逼近 6%。这种环境可以用“千军万马只取一瓢饮”来形容。

申请者为了脱颖而出,纷纷加码学术研究、实习经历与项目成果,使得背景审核成为招生委员会筛选候选人的必备步骤。
在美国高校眼中,诚信是学术与校园文化的根基。任何伪造成绩、捏造科研或造假推荐信的行为,都会对院校声誉造成长期伤害。

2020年以来,哥大工程学院每年有多名学生因推荐信背调不通过取消入学资格。2022 年,加州地方法院披露了一起留学造假丑闻——超过 40 名申请者通过伪造成绩单与语言成绩闯关,被多所名校(包括哥大、纽约大学)取消了 Offer,部分留学生被吊销了签证。
这一系列案例震惊了美国教育界并引发共鸣:背景调查不仅是公平录取的守护者,更是维护学术诚信和品牌价值的“最后防线”。

背景调查往往被视为“最后一道门槛”,而这一环节通常并不由招生办完成,而是外包给诸如Re Vera Services、Kroll和 HireRight等专业机构执行。
以Re Vera为例,它与哈佛、哥大、MIT 等数十所顶级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,采用多层次核查:

首先通过教务处验证成绩单上的关键信息(学分、GPA)与申请材料是否完全一致;其次会联系企业 HR,核实实习经历、职位描述甚至考勤记录,以防实习经历造假;最后会核查推荐信真实性,确认推荐人身份,以及推荐信内容是否基于真实经历。

诚信至上,绝不铤而走险

万一遇到公司倒闭、推荐人离职或联系方式失效等意外情况,不要惊慌失措。此时要立刻收集替代证明:例如银行工资流水、社保缴纳记录或团队邮件链条,来佐证你的工作时长与岗位职责;推荐人无法回访时,可以让他们出具一份签名的声明信,说明当初确实为你撰写推荐信并附上个人职务与联系方式。主动提供合理解释和补充材料,能帮助招生官快速还原事实。

背景调查并非走过场,而是美国高校捍卫招生公平与学术声誉的“最后防线”。任何造假或隐瞒,一旦被查实,不仅会被撤回 Offer、列入黑名单,还可能影响签证资格。务必以最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份申请材料,才能无忧迈进理想学府的大门!


